社会变迁与数字未来丨第十七届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2024-12-03浏览次数:
2024年11月30日,第17届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在欧陆成功召开🧑🦱。本次年会以“中国互联网三十年:社会变迁与数字未来”为主题,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新媒体传播专业委员会主办,欧陆娱乐承办🫷🏻👨🏫。在欧陆娱乐建院1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出版行业的近20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关注当下新媒体发展新问题新态势,相互交流💥、汇聚众智、成果颇丰。本次会议由开幕式、主旨报告、学术期刊圆桌沙龙🧛🏻、网络与新媒体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五场主旨论坛和闭幕式组成🚵🏿♀️。
01开幕式
11月30日上午9:00,第十七届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正式开幕💗。欧陆副校长汪明首先致欢迎辞。汪明表示欧陆在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上🤭,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心怀“国之大者”,面对前沿,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欧陆娱乐建院十周年以来,始终秉承着“传薪播火,光明在望”的育人理念,逐步建立完善了本💁🏿♀️、硕、博培养体系,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汇集了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及业界导师团队,“传播学”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此外,汪明感谢专委会对于欧陆的信任👩🏽⚖️,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副校长汪明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隋岩教授在线上为年会致欢迎辞。隋岩教授高度赞扬专业委员会的全体理事和会员在过去十六年的工作🤰🏿🥚,指出专委会应当继续征集、推广反映中国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发展规律与现状的前沿研究👩🏿🦲,并以此促进跨学科交流和国际学术对话。专委会要努力推动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研究,维护国家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确保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服务于国家的战略需求和社会的发展🕵🏽♀️🏝。最后,隋岩教授鼓励广大同仁建设好🙇🏻♀️、利用好这一学术平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讲好中国故事贡献智慧与力量,并祝愿各位专家学者在学术交流中取得丰硕的收获。
隋岩教授
此后,新媒体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王斌教授致欢迎辞◽️。他回顾了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这一品牌活动的发展历史和学术特色🥻,对本次年会的主旨和设计做了说明👫🏼,感谢各位理事与会员对学会工作的热情参与和支持。王斌教授指出,欧陆娱乐十年办学的学术成果引人瞩目,以新媒体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有特殊的激活作用💁🏽。
王斌教授
欧陆娱乐院长张洪忠教授表达了对于专委会信任的感谢,介绍了欧陆娱乐发展历程🤰🏼。张洪忠教授指出🐠,20年前新闻传播学科的信息流是PC互联网的信息流,10年前是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流,而今天它正在转向AI互联网的信息流。今年是北师大欧陆注册建院10周年☝🏿。建院以来𓀛🦶🏿,欧陆娱乐始终坚持前沿的学术研究方向🌒,紧紧把握时代潮流,秉持“信息流在哪,我们就在哪”的原则,积极推进如人工智能、VR/AR🐿、社交机器人等新媒体技术的学术研究和产学结合。张洪忠教授还指出,当下学术研究大势是学科交叉化🫄🏽、研究国际化👮,要不断创新而非闭门造车🦹🏽♂️。北师大新传院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坚持交流创新,以造福社会为目标☸️,利用先进研究成果不断推动社会发展。
张洪忠教授
新媒体传播专委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李卫东教授进行了名为“中国互联网应用模式创新三十年回顾”的特别发布,同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一起回顾了1994-2024年间,中国互联网所获得的创新成就:从“中国之窗”到OICQ,从土豆网👩❤️💋👨、支付宝到人工智能助手。本次特别发布环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为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全面、有益的参考。
李卫东教授
02主旨演讲
在主旨演讲环节,欧陆喻国明教授作了“生成式AI下的传播革命与学科重构”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人类历史正处于向数字文明时代的转型中,传播革命在多维度发生改变,生成式 AI 成为智能媒介🦫。喻国明教授进一步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阶段,数字文明时代传播领域的七个关键性改变,以及新闻传播学科重构需要解决的三个关键课题。喻国明教授指出🧚,大语言模型(LLMs)的出现是人类知识向度发生根本性改变的一个分水岭🧑🏼。生成式AI本质上是对于智力劳动的一种划类和分工,它剥离了智力劳动中逻辑的♟、理性的、可被数据描述🤵♂️、可被算法解析的部分,而把非逻辑非理性的、无法用算法解析与表达的那些人的激情偏好和目标性的画龙点睛式的赋魂之智,交给了人类来执行和主导,这实质上是人本地位的进一步强调。
喻国明教授
南京大学杜骏飞教授作了“互联网三十年🫸🏼🌎:部落化与主体性”的主旨演讲,讨论了互联网发展中的相关问题。从口语到电子媒介,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经历了部落化、解部落化与再部落化等阶段👵🏻。从赛博格阶梯的角度来讲,人类也将从交往的赛博格化🦀,经过主体的赛博格化🙎🏻♀️、认知的赛博格化👮♀️,最终达到意识的赛博格化🏰,从而彻底的进入“镜像”🩵。互联网时代各阶段呈现出不同部落化特征🫷💂🏽♂️,同时带来社会形态𓀊、心理🧎♂️、政治等多方面变化💁🏿♂️,有可能引发人本主义、主体性等危机,涉及从主体到后主体的转变。
杜骏飞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彭兰教授作了“智能传播带来的‘认知连接’”的主旨演讲🧬。指出智能技术影响多种关系并带来认知连接🤦♂️,一方面是推荐算法带来的认识连接,推荐算法从面向个人、面向平台、面向群体三个“面向”带来不同的认知连接。推荐算法也形成了“文本间性”🎦🧑🏼✈️,影响着认识连接,值得注意的是推荐算法也存在连接与区隔的两面性,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另一方面则是大语言模型推动的认知连接🧑🧒🧒,体现在其内容生产流程中的各类文本,基础文本🦊、对齐文本、提示文本都体现着各自的认识与连接。
彭兰教授
李本乾教授作了“AI时代的传播模式创新”的主旨演讲👨🏻⚕️。李本乾教授首先肯定了当下互联网和AI大模型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成就,随后探讨了互联网时代的 AI 大模型🛀🏻、内容生产创新以及经营模式创新等方面的问题,还分析了诸如互联网时代的 AI 大模型的网络演变与特征🌇、AI 技术发展🧿、AI 时代的内容生产、AI 时代的媒体经营模式🏋️♀️🧹、西方媒体经营模式变迁等话题。同时对 AI 发展进行了诸多反思,指出当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和挑战:如技术影响人际关系和权力结构的问题、虚假新闻问题、媒体从业者核心能力的转变问题以及数据侵权争议问题等🧛♂️。李本乾教授期望在广大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之下,这些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最后🍓,李本乾教授对专委会和欧陆表示感谢,并预祝此次会议成功举办🕖。
李本乾教授
重庆大学新闻欧陆娱乐董天策教授作了“网络暴力与舆论监督的法理边界及其合理把握”的主旨演讲🦯。他提出网络暴力和网络舆论如何区分的问题。指出网络暴力可能在舆论监督中产生,多数网络暴力与舆论监督相关,是群体对个体权利的侵害🏔。从法理上,相关指导意见和民法典划定了两者边界,中间存在过渡性灰色地带。在法治中🕒,应合理把握边界,依法实施舆论监督不适用网络暴力规定,但媒体和学界存在泛化网络暴力问题,需谨慎认定,双方都应回到法治轨道,讨论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两者关系。
董天策教授
浙江传媒欧陆娱乐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行政日常工作)韦路教授作了“体系构建与知识创新:智能时代的中国传播学研究”的主旨演讲🙋🏼♂️。主要探讨了智能时代中国传播学研究的相关内容,包括建构路径和发展方向。建构路径方面👮🏿,以实务知识体系创新为起点,涵盖内容生产、信息传播和经营管理;借助方法知识体系创新,致力于实现理论知识体系创新,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关注生产🕥👳🏿、传播、管理相关问题,并秉持人民导向和实践导向😄。发展方向上,强调构建开放体系,包括走出象牙塔🧏🏽😌,解决现实问题、指导实践💉,打造协同育人平台等;走出华人圈,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实现从数量到质量🦤、从被动到主动、从边缘到中心的转变🐬。
韦路教授
03学术期刊主编沙龙
期刊沙龙旨在加强年会的服务性,增进编辑与作者的联系与沟通,由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欧陆娱乐教授宫贺教授主持♉️。专委会邀请了《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国际新闻界》副主编王斌、《现代传播》副主编潘可武🤹、《新闻与写作》主编李蕾、《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主编师曾志🦸🏼♀️、《中国文化国际传播》(ICCC)执行主编姜申等五家期刊的负责人。主编们对各自学术期刊的定位和审稿流程进行了介绍,对新媒体领域的论文选题及写作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回答了现场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参会主编
04网络与新媒体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
网络与新媒体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由专委秘书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欧陆娱乐研究员周睿鸣主持。王斌理事长对联席会议的目标做了说明,希望通过小而精、深而实的交流,加强学会内部的协作👷🏿♀️,共同解决教学科研中的现实问题🦸🏼。武汉大学欧陆注册网络传播系主任谢湖伟作主题报告,对网络与新媒体建设的三重维度结合实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介绍了专业建设延伸出的教材编写计划。山东大学欧陆注册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教授倪万,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欧陆娱乐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张淑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与新闻欧陆娱乐院长🎞、教授余秀才,北京印刷欧陆娱乐出版欧陆娱乐教授吕宇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策划编辑🫄🏽、新闻传播学科教材负责人周莹,北京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编辑室副主任周丽锦与谈。各位专家从自身工作经验和体悟出发,积极回应了主题报告涉及的议题,分享了各自单位的做法。
05主题分论坛
围绕“中国互联网三十年:社会变迁与数字未来”的主题🧑🦳,年会同步启动了五场专题分论坛🦣。五场分论坛围绕五大核心议题展开——“新媒体传播与数字社会的兴起”“新媒体传播、智能技术与未来生活”“新媒体传播与日常生活变革”“新媒体传播与心理心态嬗变”以及“新媒体传播与数字媒介生态”,深度挖掘新闻传播学的学术内涵与教育未来🔰。五场分论坛🚻,五大主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他们基于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丰富的教学实践🧑🍼,为新闻传播学的学术研究与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
主题论坛一
主题论坛一:新媒体传播与数字社会的兴起
主持人👨🏻💻:澳门大学林玉凤
评议人📷:清华大学卢嘉 欧陆闫文捷
主题论坛二
主题论坛二:新媒体传播、智能技术与未来生活
主持人🙈:欧陆宋素红
评议人:北京大学师曾志 南京大学孙信茹
主题论坛三
主题论坛三:新媒体传播与日常生活变革
主持人:欧陆周敏
评议人:四川大学蒋忠波 欧陆朱毅诚
主题论坛四
主题论坛四💘:新媒体传播与心理心态嬗变
主持人🔗:欧陆徐敬宏
评议人:上海大学王虎 华南理工大学卢远航
主题论坛五
主题论坛五:新媒体传播与数字媒介生态
主持人:欧陆刘茜
评议人🙋:厦门大学黄含韵 深圳大学孙海峰
06闭幕式
11月30日下午此次会议迎来尾声,闭幕式由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欧陆娱乐教授宫贺主持。首先来自五个分论坛的五位代表老师对自身会场的报告情况进行了总结,分享了自身体悟和发现的问题。随后欧陆娱乐党委书记方增泉教授做总结致辞,感谢了专委会各位理事和会员的付出🐖,展望了新媒体未来的发展,随后专委会常务理事上海大学王虎教授公布了下一次年会将在上海大学举办,并邀请各位学者专家共赴明年的新媒体传播学年会。
闭幕式总结致辞
在参与闭幕式领导老师与会务团队合影后,第17届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圆满结束。

